同学们:
大家好,祝大家身体健康,学习步步高!!
下学期《审计基础》课程每周2节,主要是讲授上学期没有完成的后面章节的内容。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学校还不能开学,近期同学们在家的主要学习任务有三项:
一是复习并熟悉《企业会计》课程中的经济业务核算(资金筹集至会计报表编制),理解好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帐务处理方法及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帐务处理方法;回顾上学期《会计技能操作》课的会计操作程序及要点。
二是复习并熟悉上学期讲授的《审计基础》前二章内容,做好老师在这里布置的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是预习本学期即将讲授的《审计基础》后面各章节内容,认真标注知识要点,对有疑问的知识点做好记号,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讲。
谢谢同学们的配合。
第一章 总 论
◆了解审计产生的客观条件。
◆掌握审计的概念、对象及任务。
◆理解审计的性质和职能。
◆了解审计关系的构成及审计组织形式。
2.审计对象的认识和理解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 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宰夫:独立于会计部门之外,专司审计监督——我国政府审计产生的标志。
(2)秦汉时代(公元前221年以后)——御史大夫:掌管法令规
章,监督全国的财政审计事项;上计制度——我国审计立法开始的标志。
(3)隋唐时期(581年——907年)——比部:隶属于刑部之下,掌管国家财计监督,行使审计职权。
(4)宋 初(960年——1279年)——审计司:隶属于财政系统,实行财审
合一——“审计”一词就成为财政监督的专门用语。
(5)元明清各朝——君主专制日益强化,审计也有所发展,但总体已处于停滞、衰落状态。
(元朝1206年—1368年,明朝1368年—1644年,清朝1636—1912年)
(6)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政府审计代替了皇家官厅审计。
(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建立过审计机构。P2
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的相关审计活动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央曾设有监察部,各地设有监察厅、局。监察机关的基
本职责除负责政纪监察外,还担任财政经济的监察工作,其中也包括审计性质的工作。
(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务院、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
1983年,国家审计署成立,接着各级政府审计机关也建立起来。
1985年8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在同年10月审计
署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
198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开始实施。
1994年1月又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1995年1月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二、西方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西方审计也有着同我国审计大体相同的产生、发展过程。在西方国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出现,政府审计也应运而生。早在奴隶制度时期,古罗马、古希腊就已建立了官厅审计机构,设有监察官一职,其职责中包括对掌管国家财务和赋税的官吏进行审查和考核。到中世纪,西方国家历代的封建王朝中,大都设有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
{注:中世纪——从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计算,直到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
第一阶段(详细审计阶段):1853年,世界上第一个会计师专业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宣告成立,标志着现代审计的正式诞生。
第二阶段(财务审计阶段):1943年,美国公布的《证券交易法》规定,凡有上市股票的公司都应聘请会计师审查公司的财务报表。
第三阶段(综合审计阶段):1941年,美国的“内部审计师协会”成立,标志着审计又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现代的内部审计有两个主要标志:
一是出于经济预测和事前控制的需要,实行事前审计;
二是其领域拓宽,由财务审计扩展到管理审计。
三、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依据
(一)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指当财产管理制度的发展出现了财产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时,财产所有者将财产的管理权委托给财产管理者而形成的一种委托与受托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财产所有者为了保护其财产的安全、完整,就需要对受托管理者履行管理财产收支和结果的经济责任实行监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财产所有者另聘请与责任双方不存在任何利益关系的、独立的第三者,对财产管理者的经济责任进行审查和评价,以此维护自己正当的权益和解除财产管理者的经济责任。因此,不论在任何社会形态,只要客观上存在受权管理和委托经营管理的关系,审计就有存在的必要。
(二)加强经济管理和控制是审计发展的动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化目标和方略、跨国经营已成当代世界经济的突出特征之一。一方面由于飞速发展的先进科学技术在生产和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企业规模日益扩大;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求生存和发展,必须提高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结果性。
为此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如广泛应用责任会计,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实行分权管理制度等。这都需要有相应的审计机构对管理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完整性、有效性。
(三)现代科学管理为审计的发展提供了方法和手段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引起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更大变化,许多跨国公司采用全球网络式的组织经营结构,广泛聘用和发挥当地人才的优势,会计核算越来越多的由手工操作变为计算机操作,传统的会计核算手段和处理程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审计也要运用各种现代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提高审计的质量,加强审计的科学性,降低审计的成本。■
→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是指:
普华永道(PWC)、毕马威(KPMG)、德勤(DTT)和安永(EY)这四家事务所 。
第二节 审计的概念
一、审计的概念
(一)审计的定义
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它是由专职的机构和人员依法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特定时期的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的公允性、真实性,以及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和鉴证的活动。
(二)审计与会计的关系
审计与会计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审计的主要工作对象是会计资料,会计具有监督的职能,审计实质上是对财务会计监督的内容进行再监督,但它们也有严格的区别。
二、审计的对象
审计对象是指审计监督的范围和内容。被审计单位是审计活动的客体(即为审计的范围);客体的经济活动即为审计的内容。
综上所述,审计对象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具体对象是指提供经济活动信息的会计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等信息载体。
三、审计的任务
审计的任务是根据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的审计目标所确定的,对审计对象进行审查所达到的目的和要求。
审计的任务规定了审计工作应达到的质量标准。
第三节 审计性质与职能
一、审计的性质
审计的性质即审计的本质特征,是审计区别于其他工作的根本属性。审计本质特征集中体现为独立性,或称为第三者原则。
审计的本质的内容:
(一)审计是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
经济监督是经济管理的一个环节,它既涉及宏观的经济监督,又涉及微观的经济监督。具体体现经济监督的机构和部门有会计监督、财政监督、信贷监督、税务监督、审计监督等。审计监督虽然与会计、财政、税务、信贷等监督共同构成我国的经济监督体系,监督的目的一致,但审计监督同其他经济监督相比,又有以下特征:
监督关系上 的独立性 程度不同 |
审计不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审计与被审计单位没有经济上的利害关系,能保证比较客观、公正地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鉴证和评价;其他经济监督一般是根据自身管理职能的需要确定监督范围内容的,不可能脱离本身的职能去监督。 |
监督内容上 的广泛性不同 |
只要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是审计监督检查的范围;其他经济监督则不同,只能结合本行业、本部门的业务范围,监督经济活动的某一方面,不能进行综合、全面的监督 |
关系:审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 促进的,目标是一致的,共同构成我国的经济监督体系。 其他经济监督是审计监督的基础,审计监督可以促进其他经济监督做好 监督工作,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
(二)审计的执行人必须是与从事会计或经济活动无关的第三者
审计的基本特征是审计的执行人必须是从事会计或经手人以外的第三者。不管是哪种审计,采用什么审计方式方法,作为一种独立审计活动,必须是第三者。由原经手人重新核对检查账目,不能称为审计,也无法发挥特殊作用。
由此可见,审计是一种具有最充分独立性的专门的经济监督活动。它既可以从宏观的高度对财政、金融、各级政府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也可以从微观角度对具体的经营者进行监督。
二、审计的职能
审计的职能是指客观地存在于审计工作之中的,体现审计本质属性的内在功能。
不论是政府审计、社会审计,还是内部审计,都具有经济监督、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三种职能。
其中:经济监督是基本职能,经济鉴证、经济评价是在经济监督基础上派生的职能。
第四节 审计关系和组织关系
一、审计关系
审计关系是指一项审计行为必然涉及的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三方之间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在审计关系中,三方称为审计关系人,即指构成一项审计活动的相互有责任关系的三方当事人。
审计关系必须由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委托人或授权
人三方组成,任何审计工作中都应如此。
二、审计组织形式
(一)审计组织设立的依据
1、审计组织是指根据国家法律设立的,担负不同审计任务的机构。
设置与各类审计监督相适应的审计组织,配备合格审计人员,是实行审计制度、履行审计职责、发挥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的必要保证。
2、我国的审计组织体系由政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共同构成。
这三种审计组织无论在法律依据、机构质量、职责权限、人员安排上均有不同。
政府审计机关 |
是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县级以上政府“设立审计机关”而建立的,主要由国家审计署管理,这是政府审计机关设立的最根本的依据。 |
内部审计机关 |
是审计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计法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各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我国的内部审计机构主要包括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和单位内部审计机构。 另外,审计署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中,对内审计机构和专职审计人员的设置也有具体的规定。 |
社会审计组织 |
即会计师事务所,由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开展审计业务。 会计师事务所——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注册登记、依法独立承办查账、验证业务和会计咨询业务的机构。 其设立要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的有关规定,以及财政部《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审批方法》的有关规定进行。 |
【教学巩固提高】
第一章 《总论》 自 测 题
一、判断题
1.世界各国审计的最初形态是政府审计。
2.“上计制度”始于周朝。
3.隋唐时期,我国的皇家官厅审计达到了鼎盛时期。
4.我国的社会审计起源于清朝末期。
5.不论在任何社会形态,只要客观上存在授权管理和委托经营管理的关系,审计就有存在的必要。
6.审计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各个时期的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审查、评价和鉴证的活动。
7.审计工作与会计工作有着严格的区别,因此,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不会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8.审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
9.审计部门是独立地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经济监督,对于会计监督来说它是处于再监督的地位。
10.不论是传统审计还是现代审计,都要求以被审计单位客观存在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相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为审计对象。
11.审计的基本特征是审计的执行人必须是从事会计或经手人以外的第三者。
12.因内部审计是对本部门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故不必符合由第三者进行审查这一基本特征。
13.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无不表现为经济监督的活动,它履行着经济监督的职能。
14.经济鉴证职能是社会审计的重要职能。
15.经济评价职能突出地表现在政府审计进行的经济效益审计之中;也表现在社会审计的管理建议书中。
16.我国的政府审计机关是以《审计法》为依据而设置的。
17.内部审计机构在本部门、本单位领导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业务上可不受国家审计机关指导。
18.根据我国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审计业务是注册会计师的法定业务,非注册会计师不得承担。
19.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时,应当在实质上和形式上独立于委托单位和被审计单位。20.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发现会计账目和会计报表的数据、内容或处理方法有错误时,不必提请调整或改正,只在会计报告中加以说明即可。
21.审计人员在提供专业服务时,不得代行委托单位的管理职能,应避免承担管理决策的责任。
22.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目前是以验证会计报表的公正性为主,同时还揭露重大错误及舞弊行为。
二、单项题:
1.官厅审计在我国一直延续到( )。
A.春秋战国时期 B.隋唐年间 C.国民政府时期 D.清朝末年
2.我国的社会审计起源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隋唐年间 C.国民政府时期 D.清朝末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于( )颁布实施。
A.1985年8月 B.1985年10月 C.1989年7月 D.1994年1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于( )颁布实施。
A.1985年8月 B.1985年10月 C.1995年1月 D.1994年1月
5.审计的本质特征集中体现为( )
A.客观性 B.独立性 C.相关性 D.公正性
6.审计的基本职能是( )。
A.社会监督 B.经济监督 C.经济鉴证 D.经济评价
7.对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和国家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的是( )。
A.政府审计 B.内部审计 C.外部审计 D.社会审计
8.对本单位及其下属单位的财务计划或与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活动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计临督的是( )。
A.政府审计 B.内部审计 C.外部审计 D.社会审计
9.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等事宜的审计业务,并出具有关审计报告的是( )。
A.政府审计 B.内部审计 C.外部审计 D.社会审计
10.会计师事务所与和委托单位之间具有法律效力的合约是( )。
A.审计意见书 B.审计约定书 C.管理建议书 D.审计工作
三、多项选择题:
1.审计和会计有严格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
A.目的不同 B.依据的标准不同 C.职能不同 D.工作程序和方法不同 E.机构地位不同
2.在下列中,属于政府审计机关审计对象的是( )。
A.国务院各部门的财政收支 B.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
C.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
D.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
E.委托人指定的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
3.在下列中,属于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对象的是( )。
A.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
B.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
C.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
D.本部门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
E.委托人指定的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
4.在下列中,属于社会审计组织审计对象的是( )。
A.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
B.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
C.本部门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
D.委托人指定的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
E.委托人指定的被审计单位的其他相关经济活动
5.在下列中,审计的三种主要职能包括( )。
A.经济管理职能 B.经济监督职能 C.经济鉴证职能
D.经济评价职能 E.经济调控职能
6.审计关系是指由( )三方之间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A.审计人 B.被审计人 C.审计委托人 D.注册会计师 E.经济师
7.在下列中,属于注册会计师的主要业务的是( )。
A.审查国有金融机构的财务收支 B.审查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
C.审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 D.出具审计报告 E.撰写管理建议书
8.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坚持的原则有( )。
A.重要性原则 B.独立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同学们:
大家好,祝大家身体健康,学习步步高!
下学期《审计基础》课程每周2节,主要是讲授上学期没有完成的后面章节的内容。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学校还不能开学,近期同学们在家的主要学习任务有三项:
一是复习并熟悉《企业会计》课程中的经济业务核算(资金筹集至会计报表编制),理解好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帐务处理方法及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帐务处理方法;回顾上学期《会计技能操作》课的会计操作程序及要点。
二是复习并熟悉上学期讲授的《审计基础》前二章内容,做好老师在这里布置的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是预习本学期即将讲授的《审计基础》后面各章节内容,认真标注知识要点,对有疑问的知识点做好记号,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讲。
谢谢同学们的配合。
第一章 总 论
◆了解审计产生的客观条件。
◆掌握审计的概念、对象及任务。
◆理解审计的性质和职能。
◆了解审计关系的构成及审计组织形式。
2.审计对象的认识和理解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 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宰夫:独立于会计部门之外,专司审计监督——我国政府审计产生的标志。
(2)秦汉时代(公元前221年以后)——御史大夫:掌管法令规
章,监督全国的财政审计事项;上计制度——我国审计立法开始的标志。
(3)隋唐时期(581年——907年)——比部:隶属于刑部之下,掌管国家财计监督,行使审计职权。
(4)宋 初(960年——1279年)——审计司:隶属于财政系统,实行财审
合一——“审计”一词就成为财政监督的专门用语。
(5)元明清各朝——君主专制日益强化,审计也有所发展,但总体已处于停滞、衰落状态。
(元朝1206年—1368年,明朝1368年—1644年,清朝1636—1912年)
(6)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政府审计代替了皇家官厅审计。
(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建立过审计机构。P2
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的相关审计活动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央曾设有监察部,各地设有监察厅、局。监察机关的基
本职责除负责政纪监察外,还担任财政经济的监察工作,其中也包括审计性质的工作。
(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务院、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
1983年,国家审计署成立,接着各级政府审计机关也建立起来。
1985年8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在同年10月审计
署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
198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开始实施。
1994年1月又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1995年1月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二、西方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西方审计也有着同我国审计大体相同的产生、发展过程。在西方国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出现,政府审计也应运而生。早在奴隶制度时期,古罗马、古希腊就已建立了官厅审计机构,设有监察官一职,其职责中包括对掌管国家财务和赋税的官吏进行审查和考核。到中世纪,西方国家历代的封建王朝中,大都设有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
{注:中世纪——从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计算,直到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
第一阶段(详细审计阶段):1853年,世界上第一个会计师专业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宣告成立,标志着现代审计的正式诞生。
第二阶段(财务审计阶段):1943年,美国公布的《证券交易法》规定,凡有上市股票的公司都应聘请会计师审查公司的财务报表。
第三阶段(综合审计阶段):1941年,美国的“内部审计师协会”成立,标志着审计又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现代的内部审计有两个主要标志:
一是出于经济预测和事前控制的需要,实行事前审计;
二是其领域拓宽,由财务审计扩展到管理审计。
三、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依据
(一)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指当财产管理制度的发展出现了财产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时,财产所有者将财产的管理权委托给财产管理者而形成的一种委托与受托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财产所有者为了保护其财产的安全、完整,就需要对受托管理者履行管理财产收支和结果的经济责任实行监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财产所有者另聘请与责任双方不存在任何利益关系的、独立的第三者,对财产管理者的经济责任进行审查和评价,以此维护自己正当的权益和解除财产管理者的经济责任。因此,不论在任何社会形态,只要客观上存在受权管理和委托经营管理的关系,审计就有存在的必要。
(二)加强经济管理和控制是审计发展的动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化目标和方略、跨国经营已成当代世界经济的突出特征之一。一方面由于飞速发展的先进科学技术在生产和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企业规模日益扩大;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求生存和发展,必须提高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结果性。
为此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如广泛应用责任会计,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实行分权管理制度等。这都需要有相应的审计机构对管理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完整性、有效性。
(三)现代科学管理为审计的发展提供了方法和手段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引起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更大变化,许多跨国公司采用全球网络式的组织经营结构,广泛聘用和发挥当地人才的优势,会计核算越来越多的由手工操作变为计算机操作,传统的会计核算手段和处理程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审计也要运用各种现代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提高审计的质量,加强审计的科学性,降低审计的成本。■
→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是指:
普华永道(PWC)、毕马威(KPMG)、德勤(DTT)和安永(EY)这四家事务所 。
第二节 审计的概念
一、审计的概念
(一)审计的定义
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它是由专职的机构和人员依法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特定时期的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的公允性、真实性,以及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评价和鉴证的活动。
(二)审计与会计的关系
审计与会计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审计的主要工作对象是会计资料,会计具有监督的职能,审计实质上是对财务会计监督的内容进行再监督,但它们也有严格的区别。
二、审计的对象
审计对象是指审计监督的范围和内容。被审计单位是审计活动的客体(即为审计的范围);客体的经济活动即为审计的内容。
综上所述,审计对象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具体对象是指提供经济活动信息的会计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等信息载体。
三、审计的任务
审计的任务是根据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的审计目标所确定的,对审计对象进行审查所达到的目的和要求。
审计的任务规定了审计工作应达到的质量标准。
第三节 审计性质与职能
一、审计的性质
审计的性质即审计的本质特征,是审计区别于其他工作的根本属性。审计本质特征集中体现为独立性,或称为第三者原则。
审计的本质的内容:
(一)审计是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
经济监督是经济管理的一个环节,它既涉及宏观的经济监督,又涉及微观的经济监督。具体体现经济监督的机构和部门有会计监督、财政监督、信贷监督、税务监督、审计监督等。审计监督虽然与会计、财政、税务、信贷等监督共同构成我国的经济监督体系,监督的目的一致,但审计监督同其他经济监督相比,又有以下特征:
监督关系上 的独立性 程度不同 |
审计不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审计与被审计单位没有经济上的利害关系,能保证比较客观、公正地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鉴证和评价;其他经济监督一般是根据自身管理职能的需要确定监督范围内容的,不可能脱离本身的职能去监督。 |
监督内容上 的广泛性不同 |
只要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是审计监督检查的范围;其他经济监督则不同,只能结合本行业、本部门的业务范围,监督经济活动的某一方面,不能进行综合、全面的监督 |
关系:审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 促进的,目标是一致的,共同构成我国的经济监督体系。 其他经济监督是审计监督的基础,审计监督可以促进其他经济监督做好 监督工作,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
(二)审计的执行人必须是与从事会计或经济活动无关的第三者
审计的基本特征是审计的执行人必须是从事会计或经手人以外的第三者。不管是哪种审计,采用什么审计方式方法,作为一种独立审计活动,必须是第三者。由原经手人重新核对检查账目,不能称为审计,也无法发挥特殊作用。
由此可见,审计是一种具有最充分独立性的专门的经济监督活动。它既可以从宏观的高度对财政、金融、各级政府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也可以从微观角度对具体的经营者进行监督。
二、审计的职能
审计的职能是指客观地存在于审计工作之中的,体现审计本质属性的内在功能。
不论是政府审计、社会审计,还是内部审计,都具有经济监督、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三种职能。
其中:经济监督是基本职能,经济鉴证、经济评价是在经济监督基础上派生的职能。
第四节 审计关系和组织关系
一、审计关系
审计关系是指一项审计行为必然涉及的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三方之间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在审计关系中,三方称为审计关系人,即指构成一项审计活动的相互有责任关系的三方当事人。
审计关系必须由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委托人或授权
人三方组成,任何审计工作中都应如此。
二、审计组织形式
(一)审计组织设立的依据
1、审计组织是指根据国家法律设立的,担负不同审计任务的机构。
设置与各类审计监督相适应的审计组织,配备合格审计人员,是实行审计制度、履行审计职责、发挥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的必要保证。
2、我国的审计组织体系由政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共同构成。
这三种审计组织无论在法律依据、机构质量、职责权限、人员安排上均有不同。
政府审计机关 |
是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县级以上政府“设立审计机关”而建立的,主要由国家审计署管理,这是政府审计机关设立的最根本的依据。 |
内部审计机关 |
是审计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计法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各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我国的内部审计机构主要包括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和单位内部审计机构。 另外,审计署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中,对内审计机构和专职审计人员的设置也有具体的规定。 |
社会审计组织 |
即会计师事务所,由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开展审计业务。 会计师事务所——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注册登记、依法独立承办查账、验证业务和会计咨询业务的机构。 其设立要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的有关规定,以及财政部《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审批方法》的有关规定进行。 |
【教学巩固提高】
第一章 《总论》 自 测 题
一、判断题
1.世界各国审计的最初形态是政府审计。
2.“上计制度”始于周朝。
3.隋唐时期,我国的皇家官厅审计达到了鼎盛时期。
4.我国的社会审计起源于清朝末期。
5.不论在任何社会形态,只要客观上存在授权管理和委托经营管理的关系,审计就有存在的必要。
6.审计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各个时期的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审查、评价和鉴证的活动。
7.审计工作与会计工作有着严格的区别,因此,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不会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8.审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
9.审计部门是独立地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经济监督,对于会计监督来说它是处于再监督的地位。
10.不论是传统审计还是现代审计,都要求以被审计单位客观存在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相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为审计对象。
11.审计的基本特征是审计的执行人必须是从事会计或经手人以外的第三者。
12.因内部审计是对本部门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故不必符合由第三者进行审查这一基本特征。
13.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无不表现为经济监督的活动,它履行着经济监督的职能。
14.经济鉴证职能是社会审计的重要职能。
15.经济评价职能突出地表现在政府审计进行的经济效益审计之中;也表现在社会审计的管理建议书中。
16.我国的政府审计机关是以《审计法》为依据而设置的。
17.内部审计机构在本部门、本单位领导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业务上可不受国家审计机关指导。
18.根据我国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审计业务是注册会计师的法定业务,非注册会计师不得承担。
19.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时,应当在实质上和形式上独立于委托单位和被审计单位。20.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发现会计账目和会计报表的数据、内容或处理方法有错误时,不必提请调整或改正,只在会计报告中加以说明即可。
21.审计人员在提供专业服务时,不得代行委托单位的管理职能,应避免承担管理决策的责任。
22.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目前是以验证会计报表的公正性为主,同时还揭露重大错误及舞弊行为。
二、单项题:
1.官厅审计在我国一直延续到( )。
A.春秋战国时期 B.隋唐年间 C.国民政府时期 D.清朝末年
2.我国的社会审计起源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隋唐年间 C.国民政府时期 D.清朝末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于( )颁布实施。
A.1985年8月 B.1985年10月 C.1989年7月 D.1994年1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于( )颁布实施。
A.1985年8月 B.1985年10月 C.1995年1月 D.1994年1月
5.审计的本质特征集中体现为( )
A.客观性 B.独立性 C.相关性 D.公正性
6.审计的基本职能是( )。
A.社会监督 B.经济监督 C.经济鉴证 D.经济评价
7.对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和国家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的是( )。
A.政府审计 B.内部审计 C.外部审计 D.社会审计
8.对本单位及其下属单位的财务计划或与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活动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计临督的是( )。
A.政府审计 B.内部审计 C.外部审计 D.社会审计
9.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等事宜的审计业务,并出具有关审计报告的是( )。
A.政府审计 B.内部审计 C.外部审计 D.社会审计
10.会计师事务所与和委托单位之间具有法律效力的合约是( )。
A.审计意见书 B.审计约定书 C.管理建议书 D.审计工作
三、多项选择题:
1.审计和会计有严格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
A.目的不同 B.依据的标准不同 C.职能不同 D.工作程序和方法不同 E.机构地位不同
2.在下列中,属于政府审计机关审计对象的是( )。
A.国务院各部门的财政收支 B.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
C.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
D.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
E.委托人指定的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
3.在下列中,属于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对象的是( )。
A.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
B.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
C.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
D.本部门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
E.委托人指定的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
4.在下列中,属于社会审计组织审计对象的是( )。
A.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
B.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
C.本部门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
D.委托人指定的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
E.委托人指定的被审计单位的其他相关经济活动
5.在下列中,审计的三种主要职能包括( )。
A.经济管理职能 B.经济监督职能 C.经济鉴证职能
D.经济评价职能 E.经济调控职能
6.审计关系是指由( )三方之间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A.审计人 B.被审计人 C.审计委托人 D.注册会计师 E.经济师
7.在下列中,属于注册会计师的主要业务的是( )。
A.审查国有金融机构的财务收支 B.审查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
C.审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 D.出具审计报告 E.撰写管理建议书
8.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坚持的原则有( )。
A.重要性原则 B.独立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公正性原则 E.明晰性原则
9. 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主要指的是( )。
A.刑事责任 B.违约责任 C.过失责任 D.欺诈责任 E.行政责任
D.公正性原则 E.明晰性原则
9. 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主要指的是( )。
A.刑事责任 B.违约责任 C.过失责任 D.欺诈责任 E.行政责任
监督关系上
的独立性
程度不同
审计不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审计与被审计单位没有经济上的利害关系,能保证比较客观、公正地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鉴证和评价;其他经济监督一般是根据自身管理职能的需要确定监督范围内容的,不可能脱离本身的职能去监督。
监督内容上
的广泛性不同
只要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是审计监督检查的范围;其他经济监督则不同,只能结合本行业、本部门的业务范围,监督经济活动的某一方面,不能进行综合、全面的监督
关系:审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
促进的,目标是一致的,共同构成我国的经济监督体系。
其他经济监督是审计监督的基础,审计监督可以促进其他经济监督做好
监督工作,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政府审计机关
是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县级以上政府“设立审计机关”而建立的,主要由国家审计署管理,这是政府审计机关设立的最根本的依据。
内部审计机关
是审计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计法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各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我国的内部审计机构主要包括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和单位内部审计机构。
另外,审计署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中,对内审计机构和专职审计人员的设置也有具体的规定。
社会审计组织
即会计师事务所,由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开展审计业务。
会计师事务所——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注册登记、依法独立承办查账、验证业务和会计咨询业务的机构。
其设立要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的有关规定,以及财政部《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审批方法》的有关规定进行。
监督关系上
的独立性
程度不同
审计不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审计与被审计单位没有经济上的利害关系,能保证比较客观、公正地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鉴证和评价;其他经济监督一般是根据自身管理职能的需要确定监督范围内容的,不可能脱离本身的职能去监督。
监督内容上
的广泛性不同
只要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是审计监督检查的范围;其他经济监督则不同,只能结合本行业、本部门的业务范围,监督经济活动的某一方面,不能进行综合、全面的监督
关系:审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
促进的,目标是一致的,共同构成我国的经济监督体系。
其他经济监督是审计监督的基础,审计监督可以促进其他经济监督做好
监督工作,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政府审计机关
是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县级以上政府“设立审计机关”而建立的,主要由国家审计署管理,这是政府审计机关设立的最根本的依据。
内部审计机关
是审计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计法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各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我国的内部审计机构主要包括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和单位内部审计机构。
另外,审计署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中,对内审计机构和专职审计人员的设置也有具体的规定。
社会审计组织
即会计师事务所,由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开展审计业务。
会计师事务所——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注册登记、依法独立承办查账、验证业务和会计咨询业务的机构。
其设立要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的有关规定,以及财政部《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审批方法》的有关规定进行。